她是同事眼中的“好姐妹”、家人眼中的“頂梁柱”--記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秦樂
- 發(fā)布日期:2018/12/24 9:03:32
11月24日晨,城市披上一層雪白的外衣,丹東迎來入冬的第一場雪。5點40分,隨著鬧鈴響起,一位住在綠丹江宛小區(qū)的母親從床上坐起,給身邊熟睡的女兒掖好被子后,飛快地穿上衣服。6點20分,她準時出門,準備迎接一天的工作。
這位母親名叫秦樂,從遼東學院畢業(yè)后,在護士崗位工作了10年,如今是丹東市傳染病醫(yī)院肝二、三科的一名普通護士。提起她,單位的同事都會露出欽佩的目光。科里的護士們說,她是白班護士,雖然家離單位很遠,路途幾乎跨越了整個丹東市區(qū),每天卻7點鐘到崗,而且風雨無阻。
秦樂到崗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配制當日的輸液藥劑、擺口服藥。當同事們到崗時,她基本已經(jīng)完成配藥工作。當問起她為什么來這么早時,她只是笑笑說:“早上的時間很緊張,早點把藥配好,同事們來了也不致于手忙腳亂,有時間仔細檢查,避免工作出錯。”8點鐘,護士們開始為患者扎點滴。她總是和患者先作交流,問問身體情況,聊上兩句,然后熟練地將針頭扎入患者的血管。一位患者說:“她扎針一點兒也不疼,正和她嘮嗑呢,針就扎進去了。”
秦樂業(yè)務水平高,在科里也是公認的。她曾多次代表醫(yī)院參加丹東市衛(wèi)計委組織的護理大賽并取得優(yōu)異成績。在2014年5月的丹東市崗位技能大比武中,秦樂獲得技術標兵稱號;在2018年全市護理崗位“學業(yè)務、比技能爭當技術拔尖人才”競賽中,秦樂獲得心電監(jiān)測第一名、軸式翻身技術第二名的好成績。而這些成績的取得,并非一蹴而就,都得益于她平時工作中的辛勤付出。別人都在休息時,她卻在琢磨如何才能做到動作規(guī)范、讓病人減少痛苦,反復練習技術要點。一名護士說,今年5月她與秦樂一同參加了市衛(wèi)計委組織的技能競賽。秦樂作為一名工作經(jīng)驗、參賽經(jīng)驗豐富的護士,仍和大家一起練習。在練習過程中還對大家進行指導。最終,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取得丙組第一名的好成績。
護士長說,秦樂積極配合領導,在困難面前能挺身而出。記得一天凌晨,科室收治了一位腹硬化伴腹水患者。醫(yī)生提出緩解患者不適癥狀的首選治療方案是腹水回輸治療。可當時只有秦樂對腹水回輸治療的護理技術掌握最好,所以只能通知她回院加班。此時,秦樂的女兒正發(fā)著高燒,秦樂雖心中也有萬般不舍,卻依然放下電話來到醫(yī)院。整個治療過程持續(xù)了8個小時,秦樂一直守在患者身邊監(jiān)測生命體征、觀察腹水回輸情況……
面對同事們的贊譽,秦樂卻謙虛地說:“這些都得益于我有一個好家庭。”而她的丈夫、公婆卻說:“她可是我們家的‘頂梁柱’。”秦樂家在外地,當年只身來到丹東。秦樂的丈夫是家中獨子,他們結婚后和公婆一起生活,她把公婆當作自己父母對待。秦樂常說:“這么一大家子,最好的相處方式就是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扶持。”
秦樂工作很忙,都是婆婆幫忙照顧2歲的女兒。有時孩子生病哭鬧不睡覺,婆婆就一直抱著。婆婆腰有舊疾,時常復發(fā),為了緩解疼痛,她每天都為婆婆按摩。她說,婆婆為支持她的工作在默默付出,每天早上起床,鍋里永遠都是準備好的熱氣騰騰的飯菜。她心疼婆婆,回家后自己照顧女兒,多做些家務,好讓婆婆多休息一會兒。
秦樂的丈夫提起妻子,一臉的幸福。他說:“這么多年來,她一直在支持我。”丈夫說,他們結婚初期,他獨自創(chuàng)業(yè),開了一家烤肉店,每天早出晚歸。當時秦樂正逢懷孕,為了給丈夫最大的支持,只要是休息時間,她都會挺著大肚子到店里幫忙。丈夫不忍心,勸她回家休息,但她每次都說:“沒事,我不累。”后來創(chuàng)業(yè)失敗,丈夫意志消沉,又是秦樂耐心勸解,鼓勵他尋找新的工作。面對丈夫的贊揚,秦樂說,其實丈夫也付出很多,每次她夜間加班時,丈夫都會說:“你去吧,孩子有我呢。”
秦樂在同事眼中是“好姐妹”,在家人眼中是“頂梁柱”,她獲得了“雙豐收”。市傳染病醫(yī)院辦公室主任孫藝菲說:“秦樂作為一名黨員,積極參加醫(yī)院和黨支部組織的各項活動,每次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作為一名護士,她不僅業(yè)務熟練,而且認真負責、勇于擔當,連續(xù)3年被醫(yī)院評為年度優(yōu)秀護士稱號,是大家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