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需要長期靜脈輸液治療,藥物及針頭的經常刺激導致靜脈血管損傷嚴重,一旦病重需要緊急搶救時,因不能及時建立有效的靜脈通道而延誤了搶救,也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所以保護血管尤為重要,以下是通過臨床實踐總結的幾點經驗,同大家共同學習。
作為護士首先要對患者負責,全心全意地為患者服務,才能減輕患者的痛苦。對患者及其家屬經常講解靜脈保護的重要意義,調整患者狀態(tài) 做好心理護理,取得信任,爭取合作,避免因過度緊張導致穿刺失敗。因為在緊張狀態(tài)下,交感神經興奮血管平滑肌收縮,血管痙攣,硬度增加。
2、指導患者,早、中、晚要各做一次肢體(手背或足背)的熱敷,或以不燙傷皮膚為宜的熱水浸泡10min。早晨于輸液前做一次濕熱敷最佳尤其在冬季,能使局部靜脈擴張、充血充分顯露。而晚上睡前再做一次濕熱敷,能使當天已穿刺過的皮膚和靜脈的傷口得到及時的修復。
3、輸液患者在輸液前除了做一次濕熱敷外,還要進行甩手臂運動3~5min,后再輕輕地按摩要輸液肢體的局部靜脈數分鐘,使其更加充血和顯露,從而達到一針見血的目的。
三、操作原則
1、為輸液患者選擇靜脈時要耐心細致,原則是從肢體最遠端的小靜脈開始穿刺,可以隔日左右手交替使用,避免關節(jié)及骨隆處,穿刺時掌握三個環(huán)節(jié):選擇靜脈要準、穿刺要穩(wěn)、針頭固定要牢,提高穿刺成功率。
2、對于刺激性大的藥物,其給藥濃度必須按常規(guī)稀釋和搖勻,不可在輸液中直接在瓶口刺入針頭給藥,避免近針頭處的藥液濃度突然升高刺激血管,并導致意外發(fā)生。
3、在需輸入兩種不同藥液但又必須分組給藥時或輸入對血管有刺激性的藥物時,應在兩種液體間或液體滴完時輸入適量生理鹽水,以減少藥物對血管的刺激和防止拔針后藥液滲出刺激皮膚引起疼痛或其他不良反應。
4、給患者進行靜脈穿刺時要嚴格遵守無菌操作的規(guī)程,必須待局部消毒液―酒精完全干后才能進行穿刺,這樣才能避免因未干的酒精由針帶入皮膚刺激血管,引起靜脈炎。
5、輸液時護士要經常巡視,若發(fā)現藥液滲漏到皮下引起局部腫脹時,立即停止肢體的輸液,換另一部位或另一肢體進行穿刺。
6、對長期輸液的患者,鼓勵使用靜脈留置針 ,使用靜脈留置針既減少了靜脈穿刺的次數,減輕了疼痛,又保護了靜脈。
四、拔針要點
1、輸液完畢后,應采用兩點連線式壓迫止血拔針法,因為在靜脈穿刺過程中形成了兩個穿刺點,即皮下、靜脈,它們之間有一定距離,采用兩點連線式壓迫止血拔針法可以減少淤血,保護血管。
2、拔針時應嚴格無菌操作,防止血栓性靜脈炎的發(fā)生。
3、拔針后按壓數分鐘,禁止按摩,并稍抬高按壓的肢體以防血滲從穿刺處流出,避免局部發(fā)生青紫或血腫,便于下次穿刺的順利進行。
五、輸液后指導
1、輸液局部保持清潔干燥,避免污染。
2、、對藥液滲出腫脹的部位輸液后可行濕熱敷,一般每天1~2次,每次15~20min,在1~2天內,腫脹的局部會消退。尤其要注意高滲葡萄糖溶液、10%葡萄糖酸鈣、20%甘露醇等刺激性較強的藥液滲漏皮下,應及時用25%硫酸鎂濕熱敷處理,否則對局部的血管危害很大。
3、經常靜脈給藥的患者、血管狀況較差的患者以及靜脈炎患者可用中藥外敷并配合紅外線治療,具體方法:將紅花注射液(雅安三丸)20 ml均勻浸潤消毒紗布,在紗布上涂抹凡士林,高溫加熱消毒,冷卻后貼敷于患處或血管的相應穿刺部位(貼敷面積略大于發(fā)病面積),然后用紅外線照射20 min,每日1次,5日為一療程。
丹東市傳染病醫(yī)院 護理部 張倩